6月16日,記者從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,自2006年國家“三支一扶”計劃實施以來,我區持續在擴規模、強保障、建機制上發力,不斷健全人員服務機制,為基層人才隊伍注入新活力。截至2025年,全區共招募近5萬名“三支一扶”人員,為基層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。
“從西海固大山里走出去,又回到家鄉,我想用知識點亮孩子們的未來。”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的曹雪梅,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,選擇返回隆德縣,投身家鄉教育事業。初到條件艱苦的張程鄉中心小學,曹雪梅沒有絲毫退縮,從基礎打字教學入手,創新開設編程和電腦繪畫課程。為了讓學生掌握計算機技能,她四處查找資料、反復修改課件,克服重重困難,最終帶領學生站在了縣級科技展上。“孩子們眼里的光,就是我支教的意義。”曹雪梅的話語,正是無數“三支一扶”人員扎根基層的生動寫照。
同樣扎根基層的還有中衛市沙坡頭區鎮羅中學教師劉薇。2023年9月,她響應號召,來到中衛市沙坡頭區鎮羅中學,擔任七、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。教學中,她采用分層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;將本地歷史文化融入古詩詞教學中,讓知識“活起來”。學期末,班級語文平均分、及格率和優秀率在集團校中名列前茅。課余時間,她積極開展家訪活動,了解學生家庭情況,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方法;組織學生開展朗誦比賽、課本劇表演、辯論賽等課外活動,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。“劉老師不僅在教學上很有一套,在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方面也很用心。”同事們看到劉薇忙碌的身影,對她的評價很高。
今年,寧夏“三支一扶”計劃再次升級,招募崗位數從去年的4450個擴容至4500個,涵蓋支教、支農、支醫和幫扶鄉村振興等領域。招募范圍既包括區內高校應屆畢業生、區外高校寧夏籍應屆畢業生,也包括區內的技工院校高級工班、預備技師班的應屆畢業生。“越來越多青年把‘到基層去,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’的號召,轉化為扎根一線的實際行動。”自治區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,這些青年用熱血與擔當,在田間地頭、鄉村課堂、醫療一線綻放青春光彩,成為推動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力量。(記者 馬照剛)